县域经济竞争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中国式增长奇迹”。伴随这一过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无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划分上进一步与中央政府保持相对独立,经济自主性地位不断提高,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诉求。而在中央以gdp为核心的对各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下,各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地区的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已经开始危害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问题,而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也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学者对地方政府行为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我国省市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上,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尚不多,也不够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省实行部分县省直管县后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的分析框架,以期通过经验研究来对县域经济竞争中的政府行为做出更好的解释和指导。
相关文献回顾
作为地方决策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着多种影响途径,政府行为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众多学者对此都有过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现举出一些学者代表性的观点。张卫国等(2011)依据1994—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现阶段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行政垄断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地方政府投资具有正u型影响,且二者关系处于正u型下降通道中。就现阶段而言,地方政府投资及地区性行政垄断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具有明显替代效应。长远来看,地区性行政垄断不利于全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政治租金的获得损害了经济效率。陈敏等(2007)通过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分割。国有企业的就业比重和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有激励采取市场分割的政策,而越是发达的地区越倾向于市场整合。
(未完,全文共3262字,当前显示9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