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化开放意识与文体多元|文体意识

“在中国文坛,山西素有‘文学大省’之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美称形成,关键的原因在于,在已有六十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山西省曾经先后形成过几次创作高潮,而且,这些创作高潮即使置诸于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之下,也仍然具有独领风气之先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一般认为,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山西文学最起码先后形成了三次引人注目的文学高潮。第一次,是‘十七年’期间以赵树理领衔,主要由所谓的‘西李马胡孙’五位作家组成的‘山药蛋派’。第二次,是1980年代中后期由成一、李锐、周宗奇、柯云路、张石山、韩石山、王东满、钟道新、蒋韵等作家共同推动形成的所谓‘晋军崛起’。第三次,就是我们这里所主要介绍的大约自1990年代中后期起始逐渐形成,在新世纪最初十年推至极致阶段的一次新的文学高潮。虽然说,关于这次文学高潮究竟应该如何命名,依然处于众说纷纭的状况,但这一次创作高潮的客观存在,却早已经为公众所认可,可以说是一种无法被否认的文学事实。在这里,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姑且把这次文学创作高潮,称之为新世纪十年的山西文学。”①从区域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面对自己一年前的这一段文字,我至今仍然坚持这样的看法。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要具体展开分析的,主要是山西作家群的创作现状,实际上也就是上文所谓新世纪以来山西文学的基本状况。尽管说三次高潮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因为所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的缘故,当前山西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若干新的思想艺术特质。

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一种文体多元化情形的出现。无论是“十七年”期间的“山药蛋派”,还是1980年代中后期的“晋军崛起”,山西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一贯体现在小说这一文体上。这种小说文体一元独尊的情形,到了当下时代,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尽管说小说创作依然非常强势,依然是山西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文体,但是,诸如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散文随笔等其他一些文体的异军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学事实。


(未完,全文共2675字,当前显示8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