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心得体会1000 [环保新闻报道中的科学传播意识]
翻开近一时期的报纸杂志,有关pm2.5(细颗粒物)的报道十分抢眼,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媒体都把后面的数字2.5写成了与前面pm同样大小。众所周知,h2o(水)、so2(二氧化硫)等专业符号中的数字2绝对不能写成和前面的字母一样大小,但在这些pm2.5的报道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写错了。在近年的媒体刊用稿件中还有诸多类似问题需要注意。
环保新闻现在成了受众关心的热门新闻之一,记者在报道时更要注意坚持科学精神,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避免出现误导受众的情况。
由“专家”引开去
环保新闻报道中离不开相关专家意见,他们的话表明了记者和媒体的倾向。比如在影响范围较大的大连px(对二甲苯)事件中,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说有专家称“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此观点在网上和关注此事件的人群中影响很广。2011年8月11日深圳某报在报道px事件时就说这一观点来源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针对这一传言,有名有姓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曹成波教授说,这个说法是空穴来风、查无此事。
后经《人民日报》记者采访证实,国内外任何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章制度,都没有这一规定,日本横滨的px装置与居民区仅一路之隔。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工周学双表示,从环境安全角度出发,化工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该设置适当的防护距离,距离远近要看工厂的规模大小,还要看当地的气象条件等。
再比如,现在人们谈癌色变,好多致癌物质都来自于周边企业的“三废”排放,遇到这类问题,媒体如何把握报道的“度”呢。
其实,接触一般的有害物质都有个安全阈值,只要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就可以。比利时在1999年曾发生过政府集体辞职事件,起因是“有毒鸡肉”。1998年,该国在鸡饲料中查出致癌物二噁英,鸡饲料里有,鸡肉和鸡蛋里肯定就有,人食用后二噁英在脂肪组织中蓄积,进口该国鸡肉的周边国家就慌了。风波平息后,有科学家计算一下,如果真吃到这种鸡,连吃50年,每天吃半只才能得癌症。
砷是重金属吗。
2010年10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本市将开展监测五种重金属污染》一文。文中说:“本市即将开展对铅、汞、锡、铬、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文中把砷归为“重金属”,其实,这一说法有误。
(未完,全文共3060字,当前显示9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