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述信用的基本职能

[摘要]乡亭是两汉时期的基层管理组织,其数量众多,职能也相对复杂。近年来随着简牍文献的出土,渐渐揭示出两汉时期乡亭职能的多样性。把已出土的简牍文献与传统史籍中关于乡亭的材料相结合,并对材料加以分析和归类,将使我们对两汉时期乡亭职能的认识更加明晰。

[关键词]汉简;乡亭;职能

[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09-03

《后汉书•百官志五》载。“亭有亭长,以禁盗贼。”然而,乡亭作为两汉时期的基层组织,与当时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职能并非仅是“禁盗贼”。本文拟将简牍文献与传世典籍中关于亭的记载相结合,对两汉时期的亭的职能作一简要概述。

一、军事职能

亭的军事职能主要体现在警戒和烽火通信,尤其当亭的位置处于边境地区时,其主要任务便是守望边境。遇到警情,其首要任务是通过烽火信号把信息传递给戍守的部队和当地的政府。如《墨子•杂守篇》:“筑邮亭者圜之,高三丈以上……烽火以举,辄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所从来者少多,毋逮。”

《居延新简》中也有对亭所举烽火的详细规定:

(1)●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下燔薪者旁亭为举蓬燔薪以次和如品

e.p.f16:9

(2)●塞上亭隧见匈奴人在塞外各举部蓬如品毋燔薪其误亟下蓬灭火候尉吏以檄驰府

e.p.f16:10

(3)●夜即闻匈奴人及马声若日且入时见匈奴人在塞外各举部蓬次亭晦不和夜入举一苣火毋绝尽日夜灭火

e.p.f16:11

(4)●匈奴人即入塞千骑以上举蓬燔二积薪其攻亭鄣坞壁田舍举蓬燔二积薪和如品

e.p.f16:14

亭的烽火通信无论对军队还是当地百姓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亭可以通过烽火通信表明来犯敌人的数量。如简文(4)所述“匈奴人即入塞千骑以上举蓬燔二积薪”,即点燃两个柴草堆来表示匈奴入塞人数超过千人。另外,可以通过烽火通信表明战况的激烈程度。如简文(4)“其攻亭鄣坞壁田舍举蓬燔二积薪和如品”。根据亭举烽火的方位也可以判断敌人的方位。其次,亭的烽火通信对于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亭的烽火报告可以使其他地区有所防范,从而保护百姓的生命及畜产安全。如《居延新简》中:

(5)●县田官吏令长丞尉见蓬火起亟令吏民□蓬□□诚敖北燧部界中民田畜牧者□□……为令

e.p.f16:15

因此,在战争中亭经常成为军事打击的目标。《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余里……乃攻亭。”“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又《汉书•冯奉世传》:“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韩非子•内储说》更有对能攻克亭的人予以重赏的记载:“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可见攻克亭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未完,全文共3842字,当前显示11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