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属于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由社会要素、教育要素、职业教育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表述,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形态、社会发展诸方面对所培养人的综合要求。当前研究中职培养目标,要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

作者简介。孙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再认识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回答的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这类人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与工作岗位,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及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因此,培养目标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有较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培养目标的表述应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形态、社会形态诸方面对所培养人的综合要求。

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指导着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它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其要求是不同的。当前研究中职培养目标与学制,要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中职培养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在总目标之下,专业培养目标更为重要,它具体规定了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就业方向等。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是其自身属性的反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经济社会的要求联系更加紧密。21世纪初,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些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

二、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现状分析

培养目标是一个研究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侧重点进行归纳,提出研究者的培养目标内涵;培养目标也是一个政策概念,各个时期的职业教育教学政策,都对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表述内涵;培养目标也是一个实践概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也相应提出了符合实际状况、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方向。我们将当前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现状,从研究角度、政策角度和实践应用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的共识内容。

(一)从政策制定的角度


(未完,全文共8004字,当前显示12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