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新农村建设农民出钱吗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方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新的科学理论、思想和方法。为全党、全国人民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和谐、文明社会指明了方向。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和精神实质,根据我国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教育规律分析农民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开展有效的农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每个农业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完成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新农村:新农民;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f2008)21-0042-05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集中概括,符合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的总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研究和解决农村问题的智慧和实践,将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农民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贯彻党中央的这一方针、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发展生产。是指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通过提高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协调好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发展生产,改善经营,关键在于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党中央早就提出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培养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为增产增收和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农民教育首先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和步骤,体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经过周密的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并根据农民接受程度和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修改和完善,还要做好学员培训结束后的跟踪调查和各项服务,力戒形式主义花架子。即使是发展生产的需要,也要结合农业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增加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政策、信息、金融、加工、营销、流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农民实际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发展生产,要有体制创新,即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只有体制创新。农民教育才能实现新的突破性改进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形式主义花架子。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条件,让农民感觉到农村不比城里条件差。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水、电、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于改善。占全国60%的农村人口享用22%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义务教育需要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反映出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新农民教育似乎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教育。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但农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发展生产,改善经营,扩大收入。建设舒适、富裕、美丽的新农村。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未完,全文共8767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