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综合治理 服务农村经济|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摘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山区水土资源,促进农、林、牧、副各业发展,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经济
1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降水量265~630mm,年蒸发量1600mm以上,年均气温-2℃,无绝对无霜期。土地总面积7193km2,其中耕地面积55693hm2,草原面积462499hm2,森林覆盖面积170338hm2(乔灌),工矿企业、居民等用地16133hm2,未利用地14637hm2。(上述数据摘自天祝县土地详查资料)。全县总人口2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18万人,是一个传统的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境内有两大水系,即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以乌鞘岭为界,岭南为黄河流域上中游生态区(流域面积363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0.50%)是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补给涵养地和庄浪河的发源地;岭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石羊河流域(流域面积355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50%)的水源涵养区。他们养育着下游200多万人民,保证了数百家工矿企业用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命脉。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严重退化,森林线逐年后退,农牧业生产结构失调,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平日趋低下。林草覆盖由五六十年代的87%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受阻,人民生活水平低而不稳。
2坚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天祝县依据甘肃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主要有两大区域,即干旱草原区和土石山区。根据1994年《武威地区小流域普查成果汇编》,境内有小流域115条,其中:黄河流域69条,内陆河流域46条。水土流失总面积467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平均侵蚀强度4800t/(km2・a),平均风速3~5m/s。尤其是各流域的浅山地区(主要指内陆河流域)和干旱草原区(主要指松山水系和庄浪河东岸各流域)由于受全球干旱气候的影响,年降水不足300mm,本来就不甚茂密的植被越来越稀疏,“三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全县范围来讲,全县总面积7193km2,总人口达到23万,人口密度32人/km2,超出国际环境组织提出干旱、半干旱山区人口最大负载能力20人/km2,每平方公里超载12人。因此环境承载能力明显超载,过牧、滥垦乱种等人为破坏现象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逐年加剧。在尊重自然规律,正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3近几年小流域治理成果及效益
3.1小流域治理成果
(未完,全文共3685字,当前显示11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