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信息化“造血”机制 造血机制
(记者何源)与前几年政府深耕农村信息化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农村市场,在市场化的探索下,农村信息化开始从政府“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一条新的农村市场产业链正在慢慢形成。然而,迅速升温的农村信息化能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
在2007年中国cio年会农村信息化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政府信息主管和企业代表,围绕着“农村信息化如何‘造血’――把脉市场化运作”的主题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
2007年,农村信息化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持续火热,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席卷祖国大地。与前几年政府深耕农村信息化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农村市场,在市场化的探索下,农村信息化开始从政府“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一条新的农村市场产业链正在慢慢形成。
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到企业介入探索市场化运作,迅速升温的农村信息化能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涌现出了大批农村信息化的实践案例,政府与各it企业正紧密合作,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而信息服务站在普及、培训信息化的同时也变成了it企业的渠道代理,一方面,信息服务站得以利用市场化手段越做越大,另一方面,政府的农村信息化工程也得以持续。
然而,市场化运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农村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何避免市场化运作与农村信息化总体目标背道而驰,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使企业跳出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打造一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
从“输血”到“造血”,市场化运作是农村信息化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吗。在2007年中国cio年会农村信息化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政府信息主管和企业各界代表,围绕“农村信息化如何‘造血’――把脉市场化运作”的主题展开了激烈深刻的讨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出席了论坛并做了精彩演讲。
政府:任重道远
“农业、农民、农村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也成为一道有待破解的难题。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要补上工业化、城镇化这一课,当我们在努力赶上工业化步伐的时候,西方工业化国家又开始了信息化的进程。难道我们真的只能顾此失彼再次错过机遇吗。”在农村信息化论坛的演讲中,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每一位嘉宾的深深思考: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理解农业与信息化的关系。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信息化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历史命题。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能理解为只是信息化与工业或第二产业的融合。实际上,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工业化,即新型的工业化。农业的产业化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结合“五化”深刻地分析了农业与信息化的关系。
作为“五化”中的重要一极,市场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机制,而农业的产业化又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信息化要走市场化道路,这也是历史对农村市场提出的新命题。
(未完,全文共4089字,当前显示13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