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维稳体制 [刚性维稳下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2011年中国社会维稳形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社会冲突的燃点降低,群体性事件频发并向暴力骚乱方向发展;压力维稳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刚性维稳结构也更加固化,维稳成本成为地方政府的巨大负担。在“稳定压倒一切”的背景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以广东“乌坎事件”为典型代表。这些事件显现出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新的趋向:由自发松散趋向于组织严密,由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趋向于社会骚乱。这些新趋向的出现一方面会给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众公民意识增强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再一次证明维权才能维稳,政府应当正视和正确对待民众的合理诉求。
[关键词]刚性维稳;群体性事件;公众意识
[中图分类号]g9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116-02
2011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之势,且暴力程度在显著增强,显现出维权事件向社会泄愤事件及社会骚乱事件方向发展的趋势。农民、工人和市民的维权事件还是占据群体性事件的绝大多数。主要还是有关具体利益的争议,只是在诉求方式上有所变化。其中,农村问题仍然以土地问题为主,但这种诉求往往又会引发村务公开和民主选举等一系列问题。例如,2011年下半年发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乌坎事件”堪称我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群体性事件。“乌坎事件”与以往群体性事件有所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探究这些新趋向,对于我们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
(一)由自发松散趋向于组织严密
我国以往的群体性事件大多属于自发松散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快速上升之势,其大部分表现为一种非阶层、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冲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益冲突的不断升级,社会群体性事件正呈现出由自发松散型向组织严密型的趋势。以“乌坎事件”为例,由于农民集体土地被当地村委会成员私下变卖。在村民代表过去两年十数次之上访仍丝毫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村民与地方(汕尾市与其下之陆丰市)政府发生矛盾。从整个事件发生经过来看,该事件主要指向村内矛盾,大部分村民的诉求主要指向村内的经济问题,村民的不满主要是针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但最终却因为公权力的不作为而发生了针对公安机关和政府的暴力行为。从维权事件向暴力事件的转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性问题。
(二)由单纯追求自身利益趋向于社会骚乱
(未完,全文共3425字,当前显示10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