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22·
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4年第9期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康玲玲,王云璋,吴卿,陈发中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计算与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区域生态要素变化的实际,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小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与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04)09-0022-03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科学的发展和国家对国土整治、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计算与评价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着重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小气候变化的计算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1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在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主导因素和环境因素、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成因分析并结合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1类比法
此法是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治理区与未治理区进行
[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重点创新项目(scx2002-08)、黄土高原水土保
持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a3)
对比,用影响土壤肥力的几个因素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
1.2指数评价法
根据项目区特点和最新土壤普查的规定以及水利、农业部门的有关规定,把参评因素中的各个参评项目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所对应的得分按等比数列划分指数。把参评土壤的各个调查数据(或分析数值)按照参评项目划分的级别给出相应的指数值,然后用参评因素中各个参评项目的得分与各参评因素权重的乘积之和,除以参评土壤各参评项目的最高得分与各参评因素权重的乘积之和,得出该土壤某参评因素的得分值(其值≤1)。土壤某参评因素的得分值越大,土壤肥力就越高,反之则小。土壤各参评项目与评价指数见表1~表3。2水质变化
水质变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评价:①用径流小区水样分析成果,分别评价梯田、果园等地类施用化肥、农药后的水质
3
3
3监测方法
对尼那水电站水土保持设施的监测方法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定点观测及综合对比分析法进行监测。对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形式及危害等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地表植被类型、覆盖度、植被破坏及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动态变化采取实地调查观测法;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采用对比调查统计方法进行。
对所调查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用观测法进行测定,并通过gps定期对观测桩之间距离和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研究和判断堆渣体的运动变化趋势,及时发出灾害预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4监测成果分析
经调查及现场勘测,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面积共计361.63hm,其中耕地136.1hm,林草地36.11hm,荒地53.82hm,河滩地130.56hm2。通过监测,本工程项目总弃渣量为82.5万m,新增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措施拟治理的弃渣量为67万
32
2
2
2
m,实际拦渣量达到74.75万m,平均拦渣率为90.6%。项目区绿化或恢复植被面积达到28.25hm2,使项目区裸露的宜林宜草地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植被恢复系数为74.4%,建设区域内的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0.3%,可直接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12.22万t。
(未完,全文共9738字,当前显示14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