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五个维度|如何实现不同维度下数据的运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给各国和地区以及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造成极大冲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产品出口增速下滑,销售收入增速下降,企业经营出现困难。2009年,经过全行业一年的共同努力,伴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企稳向好,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
那么,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大环境下,产业如何开始新一轮的调整升级,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转型提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态势下,企业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可持续成长的模式。如何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实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12月4日召开的2009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在求真务实的氛围中,对下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分析和解读,企业家以自身的发展就企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增长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以技术驱动为主,之后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驱动为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上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产业发展受技术驱动的影响不明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顺差占到了整个贸易顺差的70%~80%。虽然贸易顺差的数额较大,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出口贸易的主体是大型跨国公司,贸易形势以加工贸易为主,其贸易额占到整个电子信息产业贸易额的70%。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这些数据反映出我们电子信息产业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而这种结构性问题也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的疲软,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有的跨国公司就在这一轮风暴中倒下了,这导致我国电子信息贸易发展的不稳定,且其产业规模大、贸易质量低。
长期以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走的是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为主、外向型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促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对少数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度比较高,依赖度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日韩等,这导致我们忽略了对一些新兴市场的开发。
其次,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技术发展的相对贫乏期。技术短期内对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比较弱。新的技术在孕育的过程中,包括ic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材料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等,它不断在往前发展,但是没有出现大的突破。此外,全球市场需求增长趋于平缓。周子学说:“高科技产业的市场规律是企业推出一个新技术,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产生,然后由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现在全球的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发展平稳,国内需求由于经济转型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供给动力不足。”
(未完,全文共5170字,当前显示12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