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潘家驰:整合力量为服务赋能] 赋能力量

惠普在转型路上渐入佳境。一年前,被惠普纳至麾下的eds公司与惠普原服务部门整合,正式更名为惠普企业服务(enterpriseservices,es)事业部。这一年来,es部门不断修练内功,价值日益显现,为惠普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惠普转型的驱动引擎。

一次成功的收购

从惠普财报来看,即使在国际金融风暴袭来时,服务部门的收入都很坚挺,已经成为惠普贡献利润的重要来源,惠普前任ceo赫德也曾声称这是一次成功的收购。

刘保华。eds并入惠普后,惠普的专业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您现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应该意味着整合已暂时告一段落。在惠普发起收购时,业界的关注和担心都比较趋同,一是人员去留问题,二是客户资源和后续合同问题。对此,你有哪些故事和数据可以分享。

潘家驰。就中国惠普来说,去年整个es团队还是在磨合。由于eds之前在中国规模比较小,所以现在的团队人员大部分来自惠普的咨询服务、支撑服务以及外包服务团队,在人员方面的整合还算是比较顺利。

去年大家都在专注于修炼内功。我们希望把遗留的项目完成,并且进一步增加利润。相比去年,我们今年更强调增长。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进入到了稳定期,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扩大队伍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并且正在制定“三年计划”,把解决方案梳理清楚,市场计划和市场推广方案也计划得非常成熟。当然,这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刘保华。整合的过程本身就是开着车换轮子的过程,原有的服务业务不可能停下,而且还要尽可能缩短这个过程,平滑过渡。在整合过程中,符标榜曾强调部门之间要打通,要整合。惠普内部很多部门也都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惠普内部,是否有这样的机制,鼓励es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部队,一起去面向客户呢。

潘家驰。惠普大致提供咨询、外包以及运维管理等服务。运维我们叫“技术服务”(technologyservices,ts),由惠普ts部门负责;另外两个部分――咨询和外包服务,主要由现在es部门负责。所以整个惠普的服务业务是很清楚的,每个部门负责什么业务是很清晰的。

针对具体的项目,不同部门间会互相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价值,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在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会探讨如何协作,一起去完成。比如我们服务某些重要客户的时候,参与的有ts、es、软件等部门。软件部可以负责测试,ts负责部署,es负责应用系统整合。大家只要把各自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这个项目就会做得非常好。

es现在提供的一些服务,比如说提供“云”的服务给客户,“云”底下是虚拟化,然后再往下是一个融合架构,这些都是需要各个部门互相支持的。我们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把运营环境做好,同时也要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通过各个部门的合作从端到端为客户的业务需求服务。

ci战略的外延

公司战略最终要细化到各个业务单元在同一图景下的具体支撑。从企业业务集团(eb)层面上来看,ci(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战略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但似乎这更多集中在技术架构本身。而基于硬件优势的惠普软件以及服务部门则是为客户提供了全面、整合的解决方案及服务,从更高层次实现了“融合”的概念。

刘保华。最近惠普一直讲ci战略,也在强调once(一次)。但惠普ci到目前为止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在基础架构层面。比如现在讲的存储“一次”,包括连接系统都是“一次”,甚至是管理系统,都是在基础架构层的。但是现在es部门讲的“企业服务”更多的是在业务层面,你怎么看现在es部门的业务和ci之间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4798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