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多方措施消除粮价异动之源

在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时期,粮食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在粮价异动成因中,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调控政策形成的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令人关注。粮价异动背后

粮食是百价之基,稍有波动就会影响价格总水平,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因此,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始终是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出发点和政策目标。

解释今年粮价上涨的成因,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理论上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服从于蛛网理论,粮食当期价格将决定下期生产。与此同时,粮食作为一种由自然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农产品,由于生产空间布局的广泛性、时间分布的集中性以及市场信号影响的滞后性,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波动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由供需基本面决定的粮价周期性波动属正常波动。

不过,今年的粮价波动远非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可称之为异常波动或粮价异动。比如,今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就很复杂,既有主产区减产的市场效应、国家托市收购的政策效应,也有物流不畅等因素的推动,还有西南干旱、通胀预期增强导致市场预期变化的影响。在玉米连年丰收、库存充裕的背景下,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显然不是供给短缺引起的正常周期性波动,而是典型的异常波动。

从今年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成因看,粮价异动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既包括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物流运输等因素,也与不同主体的购销行为、投机炒作、媒体舆论等推波助澜密切相关,还包括政府干预市场政策的溢出效应等。无论粮价异动的表象有多么扑朔迷离,从本质上看,其基本机理无非是通过某些外部因素,引导或强化市场预期,改变价格形成的基本机制,在短期内引发粮价大幅度上涨或下跌。

不仅如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粮食问题具有典型的政治经济学特征。由于中国粮食消费中,口粮直接消费比例大、替代弹性小,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对粮食价格仍十分敏感,承受能力较弱,粮价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同步性和放大效应。

这意味着,一种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据研究,玉米价格每上涨10%,就会使当期猪肉价格上涨5.3%;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将上涨7.8%。可见,中国在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时期,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粮食调控悖论

在复杂的粮价异动成因中,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调控政策形成的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令人关注。

不可否认,政府出台的这些粮食调控政策,对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需继续坚持这些政策的基本取向。


(未完,全文共3422字,当前显示11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