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守住土地命根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浙江省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5月28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报告。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带队,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赴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等6市12县进行调研。

2008年以来,浙江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成效明显。至“十一五”末,全省保有耕地2975万亩,超过国家下达浙江2891万亩的保护目标,2011年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新增建设用地耗地量分别为37.5平方米、15.3平方米,比2007年末下降了30.4%、68.4%。

实施“365”用地行动计划

2008年,浙江省正式启动“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提出节约集约用地三大目标,推进六大工程,建立五大保障体系,同时,建立“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市(县)政府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三大战略目标,勾勒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宏伟蓝图——5年内确保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以及省政府确定的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全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5年内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万亩,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5年内节约集约用地的量化目标与2007年相比,单位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分别减少20%、15%,土地利用强度提高15%左右。

与此同时,省政府还逐步完善了以规划与标准控制为前提、政策约束与激励为导向、监管与评价考核为保障、有偿使用与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机制,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制度存量挖潜


(未完,全文共3004字,当前显示8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