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乡村建设用实践说话,没有实践的理论与思想风险极大。乡村,安居乐业是乡村振兴最高标准]农耕文明5000年,工业化才100年,用100年文化来引领5000年文明,自然困惑重重,盲人摸象。城乡如何融入,传统如何与现代互补,自然如何与城市联姻,城市如何反哺乡村,这对中国来说又面临着一次革命。革命已经来了,我们何去何从。

01

农与中国

农,一生农,二生城,三生中国,没有了乡村,我们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是城市。城是郡县,工商与手工业。市是集市,农产品,农民,生态。这是城市的概念,这二个字本身就有城与乡结合为城市之意,没有市就不存在城,今天弃农弃市,作死,注定死城。乡村振兴当中,安居才能乐业,不能安居,特色小镇、家庭农庄、康养旅居、民宿农家乐、农业现代化都不存在,目前不正是这样吗。

近100年,中国几乎是精英治农,城市治村,以法律村本末倒置。来自西方的工业化与民主形式,以及城市思维来思考乡村,在此前提下,我们会出现许多误解。比如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循环经济,传统文化,有机农业,一二三产关系等,都出现了错误的定位与解读,因为错误的解读,我们再多的文件与政策也很难实现我们的梦想。

乡村建设,是舶来品,是辛亥革命之后带入中国,他助推了中国的崛起,也改变了中国的基因。

02

何为主体。

中国农民以家为单位,包含姓氏文化、血缘关系,是建立在以家与国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家的概念。大国小农,田人合一是国家性格也是文化。


(未完,全文共1982字,当前显示6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