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分析
摘要详细阐述了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现状,指出了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杭州经济圈发挥应有的带动辐射功能。关键词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杭州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384-02
2006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杭州市要加快沿江、跨江发展进程,强化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使之成为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这标志着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已成为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纲要》没有对圈域地理范围给出明确界定。2007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联合嘉兴、湖州、绍兴3市共同确定了都市经济圈的范围:杭州所辖全部县市加上3市各2个县(桐乡、海宁、德清、安吉、诸暨、绍兴县)。由于杭州都市经济圈刚刚建立,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而对于如何打破四地行政区划、对各地产业进行综合协调,使得区域综合实力得以提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及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所谓杭州都市经济圈,就是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包括市域内5县(市)和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6县(市)在内的圈层状区域,以形成一个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
从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分工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需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杭州周边六县(市)通过接轨杭州,积极承接杭州产业转移获得了快速发展。如在钱江新城拆迁过程中,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承接了大量的杭迁企业,目前已落户企业50%以上的是由杭州迁入,杭迁企业产值在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占到了60%以上;2003年至2007年6月,桐乡吸引了120多个杭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0多亿元,单体投资规模上亿元;2002~2006年,杭州企业到德清投资达87.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4.5亿元,占德清引进内资的75%以上;诸暨承接了杭州的造纸、链条、铸造等产业以及萧山的包装业转移。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杭资企业的转移对当地gdp等经济指标的贡献非常可观。同时,企业的落户,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对当地就业率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另外,企业的落户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的投资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而同时,对企业来说,既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在迁往地还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土地租金优惠等。这个过程完全是1个双赢过程。
与此同时,周边六县(市)一些龙头企业为寻求更高发展平台,开始把总部或研发、销售等部门迁到杭州,这也正好符合杭州“退二进三”的政策,即逐步退出杭州主城区,在主城区培育三产,培育总部经济。
但是上述的一些合作是属于低层次的合作,并没有出现大范围、高层次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区域经济的现象。而这种低层次合作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制约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其中既有来自周边六县(市)的,也有来自杭州的;既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电信、供水、供电、金融等垄断性部门的。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依靠圈域内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采取联合行动。
2产业融合过程出现的问题
2.1经济圈内各个县市及开发区接受杭迁企业比较盲目
(未完,全文共4906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