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分析

生态环保投入与生态环保需求有差距

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机遇大于挑战。尽管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加大,但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资金投入与治理任务不匹配。一是常态化生态环境投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难以实现稳定增长。2016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规模累计安排24510亿元,年均增长14.8%,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6.4个百分点。2016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3.7%提高到4.2%。其中,中央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累计安排10764亿元,在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支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支持开展重点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9年,广东省级财政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03.16亿元,同比增长109.3%;河北省在强化生态治理方面安排140.4亿元,增长41.8%;云南省级财政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3.7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32.4%;上海市已经连续3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高于3%;四川省级财政不断加大环保领域财政投入,特别是近3年,年增幅达到20%以上,2019年环保领域财政投入46.59亿元。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较以往也有大幅增加,但仍缺乏常态化的投资增长机制。比如,西部某市除市本级和市辖区2016~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占该市gdp比重超过1.5%外,其余县(区)投入比例不足1%,难以满足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再如,某县备用水源地建设,规划投资1亿元左右,虽然现场核查证实目前工程量已完成95%,但应拨付到位的资金仅2000万元左右,拖欠建设单位资金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投资效率不高。如城镇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以及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效率较低。部分污染治理设施由于前期未充分考虑有效的运营模式、技术路线及当地情况,建成后难以有效运行。三是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强。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和工业企业,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但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确保资金支持力度同污染防治任务相适应


(未完,全文共3917字,当前显示10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