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财政经济工业形势分析三篇
当前财政形势分析篇一在疫情之下,原本就财力紧张的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更大。增值税占半壁江山,没有经营行为,就没有增值税,地方财政在原来就紧张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工资、运转、民生支出都会紧张,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几个月,若是纳税人再不复工,恢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只会更困难。在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背景下,中央暂借给了地方1100亿元,尽管年底依然要偿还。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会议确定,一是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二是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地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付。有缺口的地区一律要调减其他项目支出。三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近年来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凸显,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哭爹喊娘甚至发不出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已不稀奇,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再度成为重要内容。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有财政危机,社会危机亦不远。改革、发展、稳定均离不开财政,甚至财政行为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一,改革要付出艰难代价,调整体制机制、和平安置触动的利益群体,需要财政赎买。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更是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和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第二,中国仍处发展中阶段,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稳定的国际国内大局亦需要强大的国防、外交和公安队伍,同样需要财政。
收入持续下行,减税对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的作用不明显,民生社会福利、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刚性支出易上难下。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如人口红利消失、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宏观杠杆率高企、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导致经济增速必然下行,难以对冲矛盾。疫情当前,经济活动在正常春节假期后近乎停摆1个月,财政必然减收,但疫情防控的支出却急剧增加,截至2020年2月24日,各级财政累计下达1008.7亿元。
财政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起舞,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的表态从加力提效改为提质增效,去掉了加力,蛋糕不可能无限制做大,更加侧重分好蛋糕;2019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通篇透出过紧日子以收定支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思想;近日财长刘昆在《求是》的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出了财政政策新内涵,核心仍是如何过紧日子,并提出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一、当前的财政形势严峻到何程度。
1、财政未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税收增速低,税收增速创半个世纪以来新低。
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90382亿元,预算目标为192500亿元,短收2118亿元,完成率为98.9%,为近年低点。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3.8%,低于预算目标的5%,该增速为198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未完,全文共12264字,当前显示13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