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小学教育的可鉴性分析
【摘要】“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我国城乡接合部的小学可以借鉴“学习故事”在国外早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丰富我国小学教育方法,重视过程评价,诉诸赏识教育,打破课程壁垒,改善小学教育格局。借助“学习故事”,促进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实现由“玩”到“学”的顺利转变,贯通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强化学习者自我认知,丰满小学生“学习者形象”。
【关键词】学习故事;可鉴性;小学教育;城乡接合部
一、吸收外来经验,丰富城乡接合部小学教育方法
新时代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小学教育必须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面向世界,吸收外来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故事”契合“特•娃瑞基”特质,但其主体是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关注(noticing)、识别(recognising)与回应(re⁃sponding)儿童的认知活动、学习过程,并发掘、记录其成长轨迹、旅程中的闪光点与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推进、优化其持续学习的过程。“学习故事”不仅在新西兰早期教育中结硕果,而且在国际早期教育界引起广泛的积极响应,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把“学习故事”作为儿童学习评价与促进儿童树立“学习者形象”的有力手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心智发展不够健全,处于人生游戏阶段,学习力十分有限。在我国,“学习故事”理论的引进始于2015年前后,实践实验正在学前教育领域展开。[1]我们认为,建筑在发达国家时间维度之上的“学习故事”,旨在促进早期儿童构建“学习者形象”,完全可以在中国将其进行空间维度上的转换,引进到城乡接合部的小学教育之中,转化为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全新方法。拿来“学习故事”,能够促进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的“学习者形象”的建构,有效矫正现实存在的教育偏差。迄今为止,中国还是一个城乡分明甚至二元的社会。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具有异于城市小学学生的鲜明特点——生活朴素并较为活泼、能吃苦。因其多来自农民家庭与进城务工者家庭,故而先天的文化学习心智倾向不彰。与城市小学学生相比,甚至与纯粹农村小学学生相比,其后天的“学习者形象”不显,相对顽皮甚至流于顽劣,相当缺乏“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自我认知。[2]旨在建构儿童积极而清晰的“学习者形象”的“学习故事”,对于建构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的“学习者形象”的小学教育,具有显著的可借鉴性。
二、借以纠偏除弊,改善城乡接合部小学教育格局
与城市学校学生相比,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自信心不足,见识较为狭隘。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践行“学习故事”理念,重视过程评价,诉诸赏识教育,活化课程领域,改善城乡接合部的小学教育格局。
(未完,全文共3857字,当前显示11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