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环境治理法律问题及制度构建

摘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严峻,甚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虽然各级政府不断积极探索和解决相关问题,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制度上的顶层设计。鉴于农村环境治理法律依据不足的现状,应进一步构建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完善环境投入、补偿、监督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责任制度和司法制度。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法律问题;制度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外在面貌得到了全面改善,整齐的街道、崭新的住房都让农村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自然资源的破坏、工业污染的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进一步优化农村的环境,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的立法、加强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我国农村经济才能有着更长远的发展,才能跳出外国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因此,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构建农村环境的治理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

在学理上,农村环境治理与农业环境治理的概念容易混淆。学术界未形成农村环境治理和农业环境治理的统一概念。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很难为后续的立法工作、司法工作与执法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为此,学术界应尽快统一一个包含农业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综合概念,为将来关于涉农环境的立法、司法、执法工作提供学理上的基础。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区分农业环境治理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意义不大,因为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在农村进行的,而农村又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固有区域,基于此,在立法技术上建议统一改为涉农环境治理与保护。这样既统一了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又区分了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在现实中,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主要面临工业化污染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具体来说,其一,工业化污染严重。处于经济利益和企业生产成本的考虑,城市中的许多企业将高能耗、高排放和重污染的生产经营项目向农村转移。各种工业废弃物没有经过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河流和土壤之中。在城市工业转入农村的同时,乡镇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与城市重工业规模大、相对集中相比,乡镇企业呈现出规模小、相对分散的特点,这对农村环境治理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其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自然资源大部分位于近农村地区,近些年政府逐步重视环境的保护,早在200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现在农村烧荒、砍伐林木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土壤和植被的破坏,每年烧荒引发的火灾都有发生,屡禁不止。烧荒问题需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否则将严重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空间,也会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国家的自然资源甚至稀有资源的保护来说都是重创,这些问题都与总书记的要求背道而驰。其三,农民本身环境的保护认识不强和环保法律知识欠缺。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还略显偏低,受到小农思维的影响,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大量、过度使用农药、环肥、地膜,这就给土地污染和食品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大部分的农民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使农村土地的原生态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农民使用地膜残片不易分解,更是影响到了土地的渗透性。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粪便直接排放到了附近的河流中、甚至是田地旁、山林里,这些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问题


(未完,全文共5807字,当前显示14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