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微党课事迹材料三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微党课材料一将初心传递让精神传承做新时代合格青年党员
今年全国两会,一位和农业打了近50年交道的老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句句不离三农。他直言当下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是迫在眉睫、不可回避,当说到农业农村工作的痛处时,老人激动得眉毛都拧立了起来。这位名符其实的三农专家,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之所以做这些事情的目地,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点事。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
另一位老人叫周智夫,19岁入党参加革命,当了一辈子兵。今年1月,他在病重之际一次性交纳党费12万元。他在自己的遗嘱中这么写道:牢记入党和从军的初心,报党恩。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党给的,应当知恩,涌泉相报。
同样还有这么一个人,他常以樵夫自诩,周围人形容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媒体介绍他时,用不忘初心,上山寻路八个字进行了概括——因为在他任职县委书记期间,让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真正找到了脱贫道路,真正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这个人叫廖俊波,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感动中国人物。去年3月,廖俊波同志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9岁。
通过以上三个人物故事可见,不同的人初心的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记给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具体如何理解这段话。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建国后,有一段关于嫁妆的顺口溜非常的惟妙惟肖,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三十六条腿,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十里红妆车成行,21世纪,个性张扬讲时尚。
五十年代一张床,我们祖父辈结婚的时候,能剪块红布作身新衣裳,就是许多姑娘出嫁时的梦想。那个时候,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嫁妆更是不敢奢望。五十年代的新中国,虽说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但毕竟是处在落后不发达的年代。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以周智夫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如何救亡图存,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以陈锡文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奋斗目标便是如何解决温饱,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就是以廖俊波为代表的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从五十年代走到现在,嫁妆从一张床,走到了一套房,从凤凰牌自行车,走到了四轮小轿车,从穿不起一身红棉袄,走到了时髦新潮。从五十年代走到现在,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也从带领人民挺直腰杆,解决温饱,走到了如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当然,时代在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人民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迈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我想,这也变成了我们新一代青年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青年党员如何传递初心,肩负使命。这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在我看来,简而言之就是三做、三不做。三做:做新时代的发言人,传递正能量;做创业的中流砥柱,改革生力军;做老百姓的传声机,政策执行者。三不做:一不做民族败类,不伤民族情感,不忘国耻,不辱身份;二不做组织蛀虫,不毁组织根基,不忘恩情,不愧初心;三不做社会拖累,不损社会利益,不忘百姓,不废光阴。
(未完,全文共4760字,当前显示13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