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农村环境问题一直被忽略,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和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农村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环境污染尤其突出。本文分析了造成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了预防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希望农村水环境早日得到改善。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防治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旱、涝、降雨及生态环境起调节作用,也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1]。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若不及时处理与防治,污染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1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
1.1乡镇企业污水的排放。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了某些乡镇企业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尤其是一些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废水污染性强,排放量大的企业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个别地方政府环境部门对乡镇企业监管不严,河流断面污染超标调查不及时,企业违法排放废水处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某些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
1.2化肥和农药污染。我国是化肥农药使用大国,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1269.4万t增长到2014年的5995.9万t,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率为4.67%[2];我国农药每年使用量都高达30多万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国际安全上限。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保证粮食产量确实具有重大作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但是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中国农业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田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5%,氮肥利用率仅为35%,而温室大棚内更低只有10%。大部分化肥农药随着雨水和农田排水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入土壤中的化肥农药,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在土壤根层以下积累渗入到地下水中。
(未完,全文共2965字,当前显示8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