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疫情中的基础教育方向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疫情期间,数以亿计的城乡师生“停课不停学”,适应和掌握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试验。这次疫情暴露了基础教育的一些短板,也引发了新的变化,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持续巩固提升教育普及成果。不管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持续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仍然是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工作。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3.4%、94.8%、89.5%,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是,基础教育普及成果还不够稳固,还存在短板和弱项。首先,还是要抓住义务教育这个重中之重,以贫困地区为重点,从政府、学校到家长层层传导压力,抓好控辍保学,守住底线,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其次,要加快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探索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十四五”时期可将义务教育向下即学前教育延伸一年,建议从农村、边远地区以及残疾儿童开始逐步推进。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大是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这不仅导致亿万家庭普遍的民生焦虑,而且对经济转型、社会结构改善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差距大既有历史因素、国情因素、发展阶段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偏差、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关键是政府理念要有转变,扭转非均衡的发展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一所学校,形成以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和教育管理制度。在具体措施上应该从缩小学校差距向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梯次推进,近期要争取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中城市择校、大班额等问题上取得突破,其中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平均分配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是短期内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标之策,如果再辅以办学条件和师资的优化,大中城市的教育差距局面将会有根本的改观。教育信息化也是缩小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可以让偏远艰苦地区的孩子通过互联网获得优质学习资源。但是如果基础设施、师资和管理跟不上,贫困学生无法享受信息化资源,反而会强化数字鸿沟。应该抓住疫情之后的窗口期,乘势而上,将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通过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课程资源和低成本的在线学习渠道,为缩小教育差距提供支撑。


(未完,全文共3724字,当前显示9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