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消化内科进入drgs分组的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药师参与药事精细化管理干预前(2018年4~9月)、干预后(2019年4~9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药事管理指标情况,并选取排名靠前的drgs组进行入组例数、次均费用和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的费用差异。结果干预后,消化内科总权重、cmi值均明显升高,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住院天数均有所降低;药品结构比、辅助药品结构比、次均药费、次均辅助药费均有所下降;drgs为gu15、gk23、gk25组,干预后药品费用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gk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基于drgs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在一定程度规范了本院消化内科的用药合理性,确保消化内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药师;药事精细化管理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控制医疗成本,减轻医疗负担,加强药品管理,推进合理用药,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drgs(diagnosisrelated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把患者纳入不同的drgs,每一组都有较高的同质性和相近的卫生资源消耗[2]。为了控制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1983年美国政府在全国实施了drgs预付费制度(diagnosisrelatedgroups-prospectivepaymentsystem,drgs-pps)的改革方案[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drgs的相关研究,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启动drgs-pps。drgs最初主要应用于医疗保险支付,随后应用到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病案管理、绩效评价、成本管理等领域[4]。以“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pharmacymanagement、pharmacist、pharmacy”等为检索词,并进行相应组合,检索结果显示国外药师在drgs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性和安全性,而国内文献关于药师在drgs支付方式改革中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易湛苗等[5]提出建议及设想,国内药师可以通过药学服务节约费用,优化drgs用药方案、直接控制不合理的药品费用、结合药品分类/限定日剂量系统进行医院药品目录遴选等。本研究旨在介绍本院临床药师基于drgs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效果,并就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将drgs更好地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本院基于。从2016年8月份以来,本院成立了院长亲自主抓,分管院长直接督办的“drgs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医务处、病案统计室、信息中心及医保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各部门通力协作,认真做好各自的分管工作,将drgs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下半年本院开始探索基于drgs的药事精细化管理,各专科临床药师针对不同病区进行合理用药沟通会,通过对费用消耗指数较高的病区及医师的分析,找出规范诊疗行为的重点。以“均次药品费用/drgs组标住院杆费用”找到靶向病例,评价某一病组内病例的用药合理性。
(未完,全文共4986字,当前显示14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