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万家灯火暖小村集合

由会员“guody”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作用。

来到了小镇,收获了一份纯净的感动。这也是我回归于大自然的真情释放,也是最原始的触摸和灵动,我不知道这样的氛围会触动我多久,但是我知道小镇带给我的是一种永恒,勇往直前劈风斩浪的情境无法抹去。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镇街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街道范文】一

最早知道彭墩,是2007年游武夷止止庵时。止止庵古朴气派的门坊让我赞不绝口,同行的友人说,这是我们建阳的东西呢。原来,此门坊原为建阳童游镇彭墩村“培风书院”的门坊,被卖移植到此。当时听了心里酸酸的,很是无语。因为无语,记住了彭墩。

正月里看花灯,神奇的高照灯让我仰慕不已,它由12组灯箱和3组旋转顶灯相叠而成,形体似塔;当它竖起来时,足有四层楼房那么高,通体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真乃吉星高照也。据道光《建阳县志》记载,高照灯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人云:“纱灯惟苏州为最,纸灯甲于天下,则莫如建阳也。”那气派、精巧、磅礴的高照灯亦来之彭墩。因为景仰,向往彭墩。

上周六,将向往付诸行动

彭墩,位于建阳童游西北部,距城区约12公里。下车不远,看到路边一堵泥墙上嵌着一块清乾隆四十八年立的禁碑,禁止的内容有赌博、牲畜践踏春苗、偷伐杉竹等。近旁有两幢老房子,一栋门锁着,但里面的雕梁画栋可以从坍塌的断墙中窥得,带路的老会计说,这是以前地主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村中有很多呢。另一栋则是无门无坊敞开的。

培风书院在哪儿。这是我最关心的事。

门坊卖给武夷山啦,那幢无门无坊的牛栏就是剩下的木房。会计淡然地回我。

站在没有门坊的牛栏前,一点感觉不到曾经的书香。

继续漫步村中小巷,一座座高大的门楼让我流连忘返,东家进,西家出。石雕刚劲,砖雕精美,木雕精巧。几乎每一座老房子都是三进式,都有一个长条楠木供几。与众不同的是,在供几的右侧又设了一张四方供桌,供着祖宗像和香火。这样的设置在水吉、莒口、将口等地的老房子中是没有见到的。房与房之间,有偏门相连,足不出户就可串门走亲戚,也可见当年邻里的友好和睦。天井里的花架,多为石条石柱组成,有一家是用古砖砌成镂空花台,甚为精美。

古井也是我兴趣所在,想想能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同喝一井水,如此零距离地与古人接近,就心生激动,亲切异常。最先在村中央看到的是一口乾隆年间挖的井,至今仍在饮用,与一方古亭相邻,看来,此地原为村民汲水、说古、传闻的集散地。村新街边,也有一口乾隆井,井栏被村民长年磨刀磨矮了一大截,上面刻的字变得不完整,据上面可见的“禁”、“砍”等字,也许原来还有禁碑的用途。在刚才走过的培风书院那条路边,也发现了一口古井,但已废弃,井栏仍在,依稀可见光绪年号。

村中小路为人们熟悉的石子路,但不时有残断的古墓碑嵌用其间,看到有道光、民国年号的。街边的排水沟,用凹型专用古砖砌成,清洁无淤泥。石子路,马头墙,古门楼,圆古井,构成了古朴的彭墩村。如果是依附于旅游区的话,会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走出村外,视野开阔,良田百顷,难怪原村名为夥田。当年盛产白莲,在1938年,仅小暑至白露二个月就收入白莲3.6万斤。正因为田多,所以物阜民丰,所以村中地主多。所以1941年,彭墩成为示范乡,直属县政府管辖。

最后去了倪王庙,第二天是元宵节,估计可以在倪王庙中看到高照灯。倪王庙距离村庄约有百余米,供着倪氏兄弟。庙前那棵七、八百年的大樟树,见证着倪王庙的历史。现存的庙为民国时期所修。倪氏兄弟和高照灯都被请到建阳城里去了。洒扫的老妇告知,正月十五是庙会,那天这儿极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烧香,有盛大佛事。


(未完,全文共7228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