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xx微型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一20xx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的殷切希望,也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高本领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作为中国伟大成就的见证者、党中央主旋律的传播者、正能量舆论的导向者,我们在中国逐步强大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切实增强四力,写好祖国业绩,讲好身边故事。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大到世界经济、小至人情冷暖,新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记者的镜头让群众眼睛目及到任何一个空间和角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践行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磨炼自己,特别是要脚踏实地、接地气,把记者的触角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紧密相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用双脚去跑出新闻,因为只有走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身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黔江区金溪镇是全市xx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守着仅有2.95万亩耕地的匮乏资源,摆脱深度贫困之路显得异常艰辛。为了讲述好金溪镇扶贫脱贫的故事,我们来到这片土地进行了蹲点采访。在金溪镇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下每一片沙地良田倾听筲箕摊精准扶贫的村间故事,走遍每一户人家采访朴实农户间的丰收喜悦。我们发现,做一个好记者,前提要做一个参与者,尤其是在基层,你得真正地俯下身子参与其中,坐一起、看一起、聊一起,才能对采访的一切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得来的新闻素材,才更准确、更真实、更接地气。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我们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叫做《阿蓬江上的守渡人》,这条新闻在2015年春节期间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说起这则新闻素材的获取也是纯属机缘巧合,我记得当时是2015年2月,因为要拍摄油菜花海,我跟随摄影师一起来到阿蓬江畔踩点,然而到达江边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在这个年代居然还有守渡人,带着疑问我们询问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名叫杨胜环,已坚持摆渡20年,20年间他不曾休息1天,即使逢年过节也始终坚守在这片江上。

为了能将这份平凡的坚守传播出去,我们毅然决定为这位老人做一期专题节目,为了突出老人这份坚守的不易,拍摄期间,我们提出了多种拍摄方案,终于找到切入口,通过在除夕佳节这个万家团圆的特殊的节日里记录老人摆渡的工作日常,突出老人坚守的力量。其实,如果没有工作者的新闻眼力,也许电视上只会出现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这样一个在平凡中坚守的人物故事;如果没有对这期春节特殊节目的思考,我们就无法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老人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增强眼力,放宽视角时,同时需要投入脑力,去思考新闻的价值以及新闻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只有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才能展现细节的魅力,吸引群众的眼光。

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这就需要记者不断增强笔力,写沾泥土冒热气的文章,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照片中的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老党员郑书明。在过去的30多年间,并不富裕的他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先后资助了300余名贫困学生。而他自己却长期被病痛折磨,从不肯花钱进医院,一日三餐吃咸菜、红薯,就连去世时身上仅剩115.78元。在他生前,我有幸能和这位老党员面对面进行采访沟通。


(未完,全文共4927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