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0*年9月15日,*县石牛乡何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因劳累过度,猝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噩耗传来,聚集他家的数百名干部、群众悲愤不已。党员肖俊峰嚎啕大哭:“肖书记呀,你是累死的呀,你是为咱何家塬村累死的呀。”80多岁的徐秀芳老人捶胸顿足:“老天呀,你咋不让我替宏斌去死呢。何家塬村人咋能离开他呀。”特困户樊狗娃悲痛不已:“肖书记呀,你走了,我咋回报你的大恩大德呢。”前来悼念的县乡干部个个泪流满面:“*,他真是党的好干部,是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呀。”石牛山下的何家塬,顿时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

一位普通农民,为什么走后,有这么多人深深怀念着他。

一位普通党员,为什么离去后,会赢得群众这样高的评价。

*用47年的人生谱写了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满腔热血,一心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命之歌。

治穷先治愚。“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谁的债都不欠,工钱付不了就找我。”

石牛乡何家塬村地处渭北旱塬,这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曾经是一个“出门行无路,吃水贵如油,男儿难找妻,女儿不愿留”的穷山村,全村350多户,1700多村民,80年代初全村20%的青壮年竟是“光棍汉”。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从小艰辛的生活就磨练了他与贫困抗争的坚强意志。1977年,他初中毕业后,先后担任小组长、大队水保员、村会计,1983年,23岁的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治穷必先治愚。”看到村上多数人没有文化,思想落后,致富没有技术和门路,特别是村上没有学校,娃娃要到16里以外的殷家村去上学读书。*决心先为村里建一所小学,经过支部会商定后,他开始走亲戚,串朋友,四处借钱、赊材料、找工队。好不容易开工了,当工队得知建校所有的材料都是欠款时,工头担心村上没有能力付工钱又要停工。正在四处筹钱的*又急匆匆赶回到工地,当场把借来的两万块钱塞进了工头手里,急切地说:“大家只管建校,咱何家塬1000多劳力,一人一年省上20元,一年就是2万元,3年就是6万元,咱何家塬谁的债也不会欠,到时候工钱付不了就找我。”听了*的话,工地上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砌砖声和民工们的说笑声。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1986年9月,一座投资7万元,7间两层的高标准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建筑质量和标准在当时全县农村小学中首屈一指。何家塬村500多名学生坐进了自己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地读书学习。市、县教育局领导专门来到何家塬村了解情况,总结推广了他们集资建校的经验。

*还决定,村上每考一名中专生奖励150元,每考一名大专生奖励200元。一时,村里兴起了重教兴学的良好风尚,相继有8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一个多年没有考上一个学生的穷村,如今成为石牛乡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撑产业支柱。“大家不敢栽,我先栽10亩,一定要让咱何家塬人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


(未完,全文共5116字,当前显示11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