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男,汉族,出生于1949年12月,**县**镇**行政村**村人。

在2000年2月21日晚,妻子**突发脑出血,**尽己所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进行了救治。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妻子落下偏瘫,半身不遂后遗症,**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和事业,精心照料伺候妻子**,长期坚持帮助妻子进行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一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测量血压、血糖,每天坚持给**服用降压药并且又花大价钱托人从外地购买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他先后远赴上海、银川、定边等地求医,购买了大量具有降糖作用的苦荞面等辅助治疗。在他的长期坚持努力下,妻子**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20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长期坚持给妻子按摩穴位,活动锻炼,以及洗脚、洗脸、洗衣服,负责吃、喝、拉、撒、睡等一切护理工作。

在**看来,妻子得病后,自己“伺候她到老”是一份应尽的责任。人生从来都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贫穷、苦难、疾病都有可能随时向我们袭来,不是所有丈夫都如同**一般,在寒风骤起的时候,会牵起妻子的手,让她感觉到爱的温暖。他们用整整50多年的相濡以沫回答了命运给出的考量,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奠定了敦厚淳朴、仁爱相间、风雨共济的家风,感召着后辈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濡以沫五十年

**,男,1949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县**镇**行政村**村人。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他很小的时候,家中的大伯父因病致瘫,父亲念及手足之情,照顾伯父起居生活长达9年,从不叫苦嫌累。父母的亲力亲为让幼年的他耳濡目染,渐渐地懂得了亲情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患难与共的仁爱家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2000年2月21日晚上九点左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妻子**突然发病,经县医院检查,患的是“脑溢血”,出血量达到13毫升,当时人已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抢救妻子的七个日夜里,**始终没有合眼。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向医生告知**患有糖尿病,导致医生在抢救过程中输入了大量的葡萄糖液体,已经出现中毒症状,必须马上注射胰岛素,否则的话光糖尿病就足以威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和护士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行之间已经流露出让放弃治疗的意思,他们说从正月初一至今,包括**在内,已经来了七个相似病情的患者,前六个无一例外的都没就过来。听完医生的叙述,孩子们情绪有些失控,一片茫然。他想了一会,让孩子们都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说:“不管是磕头求人,还是砸锅卖铁,你妈的病看定了,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妈妈肯定不会离开你们。”

他的话不仅让所有在场医生为之侧目,也坚定了孩子们挽救母亲的决心。他们不顾连日来的疲劳,根据医生提供的信息连夜挨家挨户地联系寻找,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终于找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从他们手里弄到了胰岛素,这时,他才放心了一点。

之后,他专心伺候在妻子身边,一天24小时不离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抢救,妻子竟然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神志却有所恢复。然而,脱离危险并不代表没有危险,这种病很难医治,稍有不慎,病人就有可能再度陷入险境,为了更好地治疗,他随即决定带妻子去延大医附院治疗。

在延大医附院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都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经过ct检查,医生告诉他淤血已经渗入大脑,开颅治疗意义不大而且还有风险,建议保守治疗,多做功能性锻炼,也许病情会好转起来。


(未完,全文共6819字,当前显示14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