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三篇

【篇一】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关键在于突出问题导向。监督是制约、督促和规范之意,对问题不监不督,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并不是监督的本意,监督有力才能支持有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揭短亮丑,强制或督促被监督者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监督目的。一切从问题入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监督全过程,人大监督才能精准发力、增强效能。会前调研要坚持“以我为主”,自主选择走访对象,明察与暗访结合,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会议审议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敢于亮剑发声,直击问题实质。要完善督办机制,跟踪推进问题整改,形成监督闭合回路。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问题,要责成有关方面依法整改,并追究法律责任;对审议意见落实不力或办理不认真的,要依法启动质询、撤职案等手段,让人大监督长出利牙、咬合有力。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蕴含的是一种价值追求,彰显的是责任和担当。人大监督刚性不足、实效不强是问题表象,根源在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缺乏担当斗争精神。一些同志认为在人大是“二线”歇脚,不是“一线”创业,工作“意思意思”就行了;有的存有“多栽花,少栽刺”思想,明哲保身,温情脉脉。人大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人大监督不仅是宪法法律要求,更是制约规范“一府一委两院”职权行为、维护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有力保障。人大监督越有力,人民越有获得感。人大监督如果不严格、没有力度,就是缺位和失职,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人大要摈弃“二线”思想和情面心理,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理直气壮履职,动真碰硬监督,持续跟踪督办。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作用,增强履职本领,提升监督底气、硬气。

进入新时代,人大工作被赋予更多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人大是工作机关,就要有效运作、发挥作用。没有刚性和实效的监督,不是真正的监督,是做做样子、流于形式。地方人大要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履行职责,以更严的要求和更硬的举措,推进人大监督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篇二】

为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检察建议不仅是办案手段,更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媒介。用好检察建议,能够让法律监督有效延伸,让检察机关在作为提升中自强发展。具体路径为:

一是提高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检察建议作为检察监督的重要手段,应在立法层面进行更加系统高位的规范。一方面,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检察建议。在检察建议运用较为广泛的刑事诉讼领域,检察建议立法仍停留在司法解释和工作规范层面,相较于检察建议在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的体现,立法层级低且存在较多模糊性,这也使得检察建议在三大诉讼立法规范上缺乏协调性,故应当在相关法律修改中进一步明晰和确立检察建议。另一方面,助推专门性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出台。为适应新时代检察建议的发展需要和实践要求,有必要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针对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制发程序、法律后果进行更加系统的规范。

二是加强检察建议的监督刚性。检察建议的刚性,突出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款规定中,将检察建议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一旦行政机关怠于履职,即会产生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结果。但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检察建议缺乏刚性后盾,检察建议流于形式。为此,要善于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宣传智慧,提高检察建议的监督刚性。应促进检察建议纳入人大监督范围,借助人大监督,提升检察建议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同时,采取有效送达方式增强刚性,如通过检务公开和舆论引导,增强检察建议的落实力。


(未完,全文共4794字,当前显示14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