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行列,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育”。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使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今在农村,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对于这些尚缺乏自制力和辨别力的农村“留守孩子”来说,长期脱离父母的监护,依靠年迈的祖辈教育、照顾,他们能否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真实了解这一情况,笔者以护国镇样本,先后深入到全镇各中小学校,通过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深切感受到了当前农村“隔代教育”范围之广、问题之复杂。
一、基本情况
我乡总人口1.5万人,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达27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超过了农村劳动力的15%,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流入地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隔代教育”孩子。据对全乡6所中小学校的调查,我乡现有中小学生900人,其中“隔代教育”孩子有146人,占全乡中小学生总数的16%。在校小学“隔代教育”孩子有87人,占
全乡“隔代教育”总数的60%,初中59人,占全乡“隔代教育”总数的40%。
据调查显示,“隔代教育”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有116人,占80%;有18人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管,占13%;还有12人没有临时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占7%。“隔代教育”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49%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有近10%的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有近1%的家长十年以上没有回过家。“隔代教育”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47%,有的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过,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8%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10%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有68%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35%的儿童与监护人发生过矛盾,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有18%。在学习上,发现有43%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30%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尤其是各班成绩倒数后几名的几乎都是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在心理上,有56%的儿童不愿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发展深受束缚。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和溺爱,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样样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
帝”“小公主”,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形成了自私、胆小、任性、倔强、娇气的不良个性。
(未完,全文共3621字,当前显示12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