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学读书日活动方案

读书日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bookandcopyrightday,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或诞辰)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虽然这个节日的历史还不长,然而它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接受了世界图书日的倡议,另选定了庆祝日期……

读书节是为响应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文教办的号召,配合94-97读书工程大型读书活动,针对大专院校学生重视实际操作,忽视文化知识底蕴积淀这一不良风气,为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提高学生素质,增长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团委、宣传部、德育办公室、校学生会于1995年联合创办的大型系列活动。

自1995年9月创办以来,读书节已历十年,举办四届(第一届的主题:我爱读书;第二届的主题:春天•书香•读书人;第三届的主题:腹有书香气自华;第四届的主题:纪念中国电影百年)。

在今天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使得知识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各种大众传媒和知识的运输渠道无疑使我们个人的知识构架更加立体化、实用化、科学化。莘莘学子步入大学的殿堂,在这瑰丽神圣的宫殿之中,我们不能满意地看到理想中的水晶塔。如何正确地引导,如何能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中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读书节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向大学文化淡漠挑战的道路。读书节旨在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弘扬民族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读书节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

读书节活动期间主要开办有专题讲座,曾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惠国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著名作家海岩、著名编剧何冀平、著名教授陈山、苏牧、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艺术人生》剧组全体成员、白岩松、台湾东森电视台《晚间新闻》制片人、主播卢秀芳、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内地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电影人张杨、蒋雯丽、顾长卫、音乐人高晓松等著名人士来我校交流。读书节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动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

原来这个日子在文学史上是有特殊意义的。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便是于1620xx年4月23日逝世,除此之外,许多杰出的作家如mauricedruon、k.laxness、vladimirnabokov、joseppla和manuelmejiavallejo,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别具意义。


(未完,全文共5666字,当前显示13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