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立法步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但对隐私而言,阳光却并非总代表着正义。”的确,对个人信息而言,需要的不是“阳光”,而是法律“保护伞”。
所谓个人信息,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课题组介绍,是指现实生活中“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一切信息”,其范围很广,有文档、视频音频文件、指纹、档案等,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即指有关个人的一切数据、资料。个人信息同我们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我国目前个人信息频繁受到侵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却很缓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我们来看几则报道:
《新京报》。一家名为“上海ok信息有限公司”的网站显示,该公司正在出售“*年最新全国股民资料”,资料系由证券公司内部获得,内容包括全国100万股民的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记者调查后发现,该份资料中的股民信息基本属实。
新华社合肥电。上网求职资料屡屡泄露,安徽省教育部门提醒学生对个人信息应加强自我保护。
《羊城晚报》。一个名为“ucloo”的网站在网上叫卖9000万华人私人信息,而价钱仅仅是1元人民币。随后,《北京青年报》、《新闻晨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进一步得知这些个人隐私信息可能来自中国第一大同学门户网站“中国同学录”。
《市场报》。“手机监听王”惊现京城威胁个人信息安全。
《新快报》。500中学生隐私泄露网上家长频遭电话诈骗。
……
“商业推销‘指名道姓’,陌生拜访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别有用心地进行着种种操作。个人信息安全正受到严重威胁。现代人在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诸多便利、好处的同时,也开始品尝接踵而至的烦扰。
1、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
(未完,全文共2719字,当前显示7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