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与对策
一、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
后进村党支部绝大多数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落后,主要表现为村班子瘫痪或不健全、“两委”关系不协调、党员发挥作用较差、集体经济薄弱、村域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村情不稳定等。后进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缺少一个领头雁。表现为“三难”:优秀人才外流,村内选人难;多年未发展党员,党员中选人难;后备干部缺乏,储备人才中选人难。村班子虽有人支摊,但不干事、不想事,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事实表明,后进村与先进村最大的差距是干部素质和人才问题。
2、村域经济落后,村集体和群众无钱办事。主要表现为。村集体负债累累,无力兴办公益事业,甚至无钱办公;村域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微薄,生活水平低;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化解集体债务没有招法。村民缺乏引导和示范,致富无门,是后进村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
3、村内各种关系不理顺,村情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公开对立,群众上访不断;村风不正,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抬头,宗派和家族势力干扰村政,村干部受打击和排挤;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对村班子意见大。主要原因:一是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式方法不当,侵害集体和农民利益引起群众不满。二是宗派和邪恶势力干扰村政,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三是遗留问题难解决,积累和激化了干群矛盾。一些村在宅基地、土地延包、税费收缴、计划生育、债权债务等方面存在遗留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年代久远、错综复杂,村班子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就会成为群众对班子不信任和上访的理由。
4、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合力不强。村“两委”不协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摆不正各自的位置;二是素质差异造成矛盾对立;三是由于政策原因,客观上造成乡镇对村“两委”干部管理一手硬、一手软。
5、乡镇党委领导不力、责任不到位。受政绩考核指标偏重于经济指标的驱动,一些乡镇党委急功近利,对周期长、见效慢、费力大的村级组织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内动力,特别是对后进支部整顿缺乏巩固提高的长效机制,对村级组织建设口头上重视,行动上没有形成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
二、整顿后进村党支部的对策
(一)实施“素质升级工程”,以开展“四培育”为重点,创新村级干部选用和培训机制
(未完,全文共3099字,当前显示9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