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半个世纪以来,“双百”方针在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实践证明,它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贯彻“双百”方针,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双百”方针是我们党指导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我们反对各种影响科学文化发展的错误倾向如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解除广大知识分子和科学工作者的思想束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思想的繁荣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文化艺术界一度出现了非常活跃的局面,呈现出良好发展的趋势。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后来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纠正了“左”倾错误,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和发展了“双百”方针,积累了新的经验,迈出了新的步伐。当前,我们正处在建国以后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为贯彻“双百”方针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双百”方针,积极用好“双百”方针,深入贯彻“双百”方针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必将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出更广阔的道路。
二
(未完,全文共3187字,当前显示9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