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交流大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尊敬的主任。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立足生态抓经济,围绕“两业”即竹业和旅游业)做文章,生态建设和竹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全市现有森林资源面积20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14万亩(第一轮百万亩造竹工作中,向我市市累计下达造竹计划33.4万亩,市实际完成48.1万亩,完成率为143.9%第二轮百万亩造竹,市下达造竹计划8万亩,市实际完成18.4万亩,为计划的230%先后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乡村”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和“全国水土坚持示范市”2010年,林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竹业综合收入达10.8亿元。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是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种竹面积最大、竹加工门类最齐、竹产品科技含量最高、西南最大的竹加工基地。依照市委对发展“两个率先”要求,竹产业发展进程中。加大了三百里竹长廊”和百万亩造竹工程的力度,竹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同步发展。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生态旅游绿色画廊,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绿色银行,工业发展的绿色原料”
一、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造竹工程的实施。
(一)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地形切割强烈,市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结合部。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调查监测显示,截至2000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7.7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32.5%,年土壤侵蚀量达627万吨。2000年以来,市依照市确定的产业发展布局,紧紧抓住市实施百万亩造竹工程和河流域三百里竹廊两大造竹工程,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结合省政府将我市列为退耕还林试点县(市)契机,全力实施“退耕还竹”工程。通过努力,2010年河入境段泥沙含量比2000年降低了70%,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500万吨。实行以竹代木,每年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年减少6万亩以上的森林采伐。通过百万亩造竹工程和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工程的实施,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国家相关部门将长江上游唯一的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增殖流放站和珍稀鱼类繁殖基地建在这是对我市实施造竹工程建设的肯定和认同。
(二)已经建成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
风光旖旎,山川秀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桫椤林立,翠竹成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神奇魅力。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自然维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3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被旅游专家誉为“竹子之乡”千瀑之市”丹霞之冠”桫椤王国”长征遗址”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市的绿色生态旅游和红色经典旅游交相辉映,吸引着四方游客流年往返。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置身竹乡,漫步竹林,让人无时无刻不深切感受到竹子的恬淡宁静和竹乡的清新秀美。生态旅游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造竹工程的实施,不只打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助推了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2010年,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乡村”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目前,正全力以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竹,给旅游增添了灵气,注入了活力。
(未完,全文共3952字,当前显示13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