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新农村建设
浍水河畔春潮涌
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
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尚并举,这个地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xx。
xx,这个展翅翱翔之城,舒翼腾飞之地,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更是一马当先地驰骋在这一爱民惠民的康庄大道上,在方圆1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奋发有为的豪迈情怀谱写了一曲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华彩乐章。
序言:知不足而急追
古老的先秦时代,那位在史上因“剪桐封地”而留下赫赫大名的唐叔虞,曾站在翔山之颠,看着在山之翼下一望无垠的土地,远眺滦池那一汪不老泉水,一声令下,xx的故城村就成了一个古老的都城,成了一个农业时代生产的发源地,成了一个黄土高原的渔米之乡,这是xx农业在远古时代的辉煌,这种辉煌一直传承到现代,翔山之下的马嘶牛哞声也永远地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建国57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xx农村经济是发展了,但发展的步伐还比较慢;农业生产条件是改善了,但改善的质量还不高;农民的收入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还不大。多年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xx的决策者们绝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决心趁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集万民之智,汇万民之力,解农村之困,解农民之苦,解农业之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原学义代表县委掷地有声地提出:全县上下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化的思路发展农村,以市民的待遇对待农民。
短短半年的时间,xx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1月28日,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在视察完南寿城村的房地产开发工地后,称赞到:xx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走出了路子,做出了示范,值得学习。
布局:运筹帷幄唐尧地
“弈棋之道,布局为先,审局者胜。”
流传着“介子推背母”传说的绵山脚下,有一个叫封比的村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封比村创造了无数个全县第一:建起了第一座经营小高炉、第一座上百立方的大高炉、第一座大型铸造厂、产品最早打入欧美市场……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值的逐年增高,一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农民虽然富了,农村虽然好了,但农业的发展依然没有大的起色,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协调这一难题,缩短这一差距,成为村两委班子急需解决的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给困挠中的封比村带来了希望,县委书记原学义在多次调研之后,结合国家政策和封比村的实际,对这个村的发展给予了科学定位,即:农业开发,建设特色园区;工业提升,挺起制造龙头;绵山集锦,扬名华夏神州;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这只是xx新农村建设布局的一个小小缩影,这只是xx县委、县政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点滴,这也只是唐尧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个小小片段。但就是这点滴和片段,却闪现着xx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分类指导中找寻突破口、在多方投入中夯实资金根基、在结对帮扶中实现整体带动的发展思路。
xx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几大硬伤。xx人将之概括为四个字:“老、低、小、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够、没有一个支撑跨跃式发展的平台,是为“老”;产业技术含量低,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低”;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小,有群岭而无高峰,是为“小”;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业生产的各个生产单元之间联系不够,形不成集群效应,是为“散”。
(未完,全文共7647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