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两篇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1    工业化在百年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1949年-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工业生产力的地位得到加强,现代工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为我国开始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打下了基础,进而确保整个国家新民主主义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迈进。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主体就是国家工业化。

    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53年8月,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1955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历史证明,这是一项很有远见、很有胆略的战略决策。

    1949年到1956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

    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地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所激发的建设热情。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正式开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开采业、军事工业等都获得较大发展,相关的工业部门及企业相继建立,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局面。一五计划在我国所有国家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开创先河的作用。


(未完,全文共7592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