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升农村党员的素质市农村村级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实施农村治理、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员素质如何,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落实。

*年8月份以来,笔者通过对重庆10个区县的乡镇、村社实地考察、调研,欣喜地看到了村级组织在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基工程”中取得的新成效,更深切感受到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是基层党建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目前重庆市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重庆市农村党员总计*万多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农民工群体中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党建工作较为薄弱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大,使从一而终的“村社党员”变成了归属多元化的“流动党员”。据组织部门统计,*年全市流动党员多达*万多人(包括市外流动、市内流动和外地流入)。虽然有58.7%的流动党员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纳入了组织管理。但外出农民工党员难以融入到务工单位和所在地党组织参加活动。有的农民工党员在外甚至不愿亮出自己的党员政治身份。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几乎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找不到。

究其原因,就大环境来说是还没有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情况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和方式。具体到基层来说,一是乡镇党委对农民工群体的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二是“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之间联系和沟通不够四是农民工自身对党的信念、宗旨和政策理解不够

(二)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出现老龄化,也伴随一定程度的素质退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老化几乎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据组织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党员队中35岁以下占15%;36至54岁占37.2%;55岁及以上占47.8%。荣昌、武隆、丰都、万州、潼南5区县的15个村,支部(总支)中60岁的党员大多占20—30%,多则达50%。


(未完,全文共3023字,当前显示9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