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发展致富。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自2002年以来,陕西省延长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组织县、乡、村三级有帮扶能力的1万名党员干部,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帮扶全县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25元的1万个贫困户。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项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群众誉为“暖民心”工程。
实践探索
延长县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市东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延长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条件较差、基础薄弱,困扰全县的“五难两低”(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住房难和财政收入总量低、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面对现实,延长县委、县政府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决定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解民困、帮民富、促发展的具体措施。
立足县情作部署,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实现农村一家一户的脱贫致富上。没有一家一户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延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要与全县“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果畜富民、石油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结合起来,着眼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一家一户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延长县党员干部联户帮扶标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被帮扶对象家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被帮扶户实现脱贫致富。
(未完,全文共3224字,当前显示8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