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基础

内容提要。在2008年的新年伊始,党中央发布了新的一号文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抓住了突破口。

送走了极不平凡的*年,在好事大事密集、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08年的新年伊始,党中央又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抓住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农业基础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十个涉农一号文件,也是*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第五个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与前几个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一脉相承,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而又具有时代精神。*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说,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具体。农村基础环境应该有:

一、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加强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水、电、交通、通讯、信息、水利设施以及金融、市场、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加工制造等基础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第一,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以上,但是由于我国具体国情,农村人口仍然占到一多半,而且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没有根本扭转。因此,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侧重点。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我国制造业和科技水平的长足进展,国家财政收入年增30%的增速,使我国具有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第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有效需求的提高,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加大农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只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才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农民的富裕,才谈得上全国的富裕;只有农村实现了小康,才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面小康。


(未完,全文共3696字,当前显示10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