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业发展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着力于推进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社会救助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民政信息化管理系统五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1、发展适合市情的社会救助系统,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1)实施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今后五年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将控制在16.8万人左右,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19.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度提高标准。由2007年的130元提高到160元,20*年提高到月人均补差115元,达到年人均补差1380元。农村特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年年人均补差达到400元。规范救助程序,完善救助办法,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
(2)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五保户生活保障到位。进一步完善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农村五保供养模式。加大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涵盖农村养老、孤残儿童救助、社区服务、低保服务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救助机构的作用。实现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3)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继续推进城市困难群众住院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合作医疗,五年内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人看病难问题。突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长效机制的建设。对患有癌症、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并发症、脑出血及脑血栓后遗症、肝病、精神病、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疾病的困难群众,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搞好社会救助,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发生一例,救助一例。对白血病、肺结核患者要建立由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卫生提供医治保障,民政提供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
(4)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在“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下,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健全救助管理工作规范。
(5)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助制度。深入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行动,推出“圆梦大学”、“微笑列车”等更多的慈善品牌项目、募集更多的善款帮难解困。争取到2012年县(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2012年全市社会捐助接收站(点)要达到120个,形成多层次的慈善事业组织和服务网络。
(6)推进福利彩票销售。到2012年全市福利彩票销售总量达到4.5亿元。20*年全市计划销售6000万元。募集社会公益金540万元。
2、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全面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抗灾救灾减灾中心建设,20*年建成覆盖全市,与省减灾中心联网的救灾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市救灾中心在救灾指挥、预警预报、灾情监测、灾情评估、灾情上报、资料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业务培训等多项功能。
(2)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上的投入;完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灾害信息数据库、开发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专业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以及辅助系统等,全面提高灾害紧急救援和救灾快速反应、救灾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
(3)积极探索救灾减灾新途径,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对多灾贫困、灾害易发地区通过整体搬迁、建立灾民新村。要继续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劳务输出等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实施以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为重点的减灾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4)全面实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对因灾造成房屋损毁的要务求做到当年受灾、当年建房、当年入住。配合好发改委做好农村泥草房建设工作。
3、构建新型社会服务系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未完,全文共4836字,当前显示14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