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体会感悟范文
【篇一】
总体来说,有点茫然……
之前,我还有点所谓的自信。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自信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方法,包括应对考试的策略。我时常在想,我一个农村偏远村小读出来的孩子,虽没有读到985、211,尽管没有高学历,但能够从村小、乡中、县高中,再到大学,也不是靠关系关出来的,而是自己在学习路上摸爬滚打练出来的。哪怕是接触的农村哑巴式英语,即便是次次考试都放弃听力部分的我,也同样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四级的考试策略;十多年前通过率并不那么高的司法考试,我依然也是一次性通过。所以,尽管我离学霸这个词还很遥远,但自认为应试不错。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拥有十年有余的编辑教辅图书的人生经历的老公。他,小学、初中、高中的理科教辅,都有校对,都有涉猎。换句话说,不说完全了解考试前沿,但或多或少知晓部分。解题技巧,更不用说,我见识过他家教朋友家孩子的方式。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我稍微有那么一点自信,我自信我们自己能够教好孩子。因此,我们也没打算去外面报所谓的培训班。当然,孩子能否学好,除了与教育方式方法有关,很大程度上还跟孩子的慧根有联系。所以,信心十足,只欠实践。
现在,双减落地,我那刚巧赶上就没有作业的一年级的儿子,让我有点茫然。
其一,家庭作业,除了复习、预习的功能,还应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家庭作业,一方面是熟悉教材与课程,另一方面是熟悉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进度、孩子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所谓的分层作业等,更能够展示出孩子的功力。现在没有作业,那我就看不到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就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瞎子过江、过海。退一步说,如果每天先检测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得知道学校的教学进度、学习深浅,还不去说有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监测。
其二,我不希望鸡娃,但我也同样不希望孩子在碌碌无为中度过。那么,赶上没有作业的一年级,我在家庭教育这一块,究竟该如何把握这个教育的度。
其三,本来之前就没有家庭教育经验,再赶上一个双减政策的突袭,难免在之前的茫然中更加茫然。如何当好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结果在新课题还没有开题之前,又增加了命题要求,变成了在‘双减’新政落地的情况下,如何当好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篇二】
今天是双减后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孩子和家长都已经在学校上了好几天课了,也切身体会到了双减政策之后的些微变化。
我有一个家长群,昨天下午,我在群里问了群友们他们在双减后的感受。
所谓开局一张嘴,无图无真相,没有办法,今天这篇文章是因为有一篇文章因为各种原因没法发,所以无奈之下早上起床临时写的,也没有时间去截图了。
回答大概有这么几种。
1、双减老师什么作业也不布置了,教辅也不统一买了,心里没着没落的。
有很多家长朋友反映,学校连教辅书都不再统一购置了,有些学校老师会通过家委会来让家长够买,有的是真的就什么也不管了。
这一点在小学体现的比较明显,尤其是一二年级。
我个人是不认同小学不留作业,不写教辅的,大概我不属于人类高质量教师吧,还是有些因循守旧。
适当的练习有利于巩固知识,毕竟关注我公众号时间久的朋友,对学习理论也比较熟悉了。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学习——遗忘的过程,要对抗遗忘就只能把过程转换为学习——复习——练习——再复习——巩固——应用——掌握。
这也是正常的学习习惯。
(未完,全文共4431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