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意见

**乡**村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和建设,目前初具雏形,并且逐步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村现状

**村位于**乡东南2公里的淮河岸边,全村人口2249人,耕地1680亩,560户,15个村民组,沿淮行洪滩区耕地占20%,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200多人,占总人口的50%以上。基础设施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十年九淹,不淹即旱,农业生产基本上属“望天收”局面。为防御洪水,群众在六、七十年代人工修建庄台,庄台之上建房,分布散乱,占用耕地,而且经过三、四十年的风吹雨打,洪水冲刷,庄台严重受损,若再遇大的洪水,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农业基础条件差,有效耕地面积少,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低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农民的收入低,生活水平差。为具体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持土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94万元,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对**、叶台、赵店三个村34个村民组419.1公顷土地实施整理并全面配套水利设施。该项目计划于2006年12月31日前完工,可净增耕地800余亩,其中,**村净增350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散居在项目区的613户农民必须进行拆迁安置,在没有资金补偿的情况下,拆房难,建房难的问题凸显出来,乡、村两级干部对此也是顾虑重重。但是不拆不行,不建更不行,面对这样一个现状,**乡党委、政府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选择降低标准、避重就轻的做法,而是排难而上,抢抓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将**村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拟规划建设成为家居宽敞,出行方便,环境优美,水电齐备,就医、就学便利,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民新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未完,全文共3287字,当前显示8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