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心得
第一。教书之前要仔细阅读,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问也要解决自己的疑问,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我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初中的重点篇目,每个上过学的人都会有印象。我教这篇文章之前,对文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上学时的阶段,这次教这篇文言文,又感觉有些地方不是很明了,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昨天,我上完课后,跟着学生一起出去,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不过,里面有一个细节不太一样,我看到的故事是渔人进去之后,发现桃花源的人衣着都是秦朝时的样子,而我们课本上说和渔人所处的时代的人穿着是一样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孩子比较细心,我一开始没有注意到,今天,课堂上跟孩子们聊起了这个疑问,孩子们说,他们更倾向于穿着是秦代的,理由就是他们完全避世这么多年了,近六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怎么还能保持穿着的一致。还有,不同时代的穿衣风格是不一样的,这种风格既受当时人的审美眼光的限制,也受当时的制衣工艺的限制,六百年的时间和外界没有沟通,审美和制衣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外人是不可能的。
陶渊明犯了低级错误。
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外人并不是指课本上的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而应该是衣着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唯有这样,见到渔人之后,他们才会表现出吃惊,因为彼此都看着像见到外星人似的。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也有人认为,不可太过于认真,如果衣着发生了改变。语言呢。六百年的时间,穿越过去,沟通也会是大的障碍,今人读古人,不可太求甚解。
处处志之的翻译。大多数人都认同,志这个词在这里名词做动词,做标记。之在许多选本里都没有注解,人教版课本也没有注解。20xx年的《常州师专学报》中有一篇文章,认为之是代词,指代渔人。我认为很不妥,因为这里句子的主语是渔人,这里的之不可能再是渔人。这里的之只能按照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来处理。
一篇文章,如果仔细阅读,总能读出点疑问,教学的过程也是解决这些疑问的过程,我期待更加努力的自己。
公众号:甘泉语文栖息湿地
(未完,全文共2723字,当前显示8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