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财政资金治理工作意见
当前,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我党的事业醒目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成为谋划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南针。而秭归财政作为一个山区县的服务于基层的财政单位,相比上级财政而言,尤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显著增强并享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情况下,其制定政策的空间较小,而执行政策的空间较大。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到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的财经政策导向,恰当运用财政分配职能,降低财政投入的盲目性,突出导向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对财政资金的“投向、投量、投效”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加强财政资金“投向、投量、投效”(以下简称“三投”)治理,治本之策在于破除“三大”误区,做到三个“着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风向标”、“导流仪”和“稳定器”的作用。
一、破除“三大”误区,树立科学的效益财政观
理念一变万象新。要将“三投”治理化难为易,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从理念上树立科学的效益财政观,首先必需从思想上根除三大误区。
一是破除财政万能的思想熟悉误区。财政投入虽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非万能,如对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就不应过多涉入。因此,财政部门行政应谋当其位,做到定位准确、“弹”无虚发;二是破除重“投”轻“管”的资金治理误区。财政资金一分一厘总关“民”,因此应摒弃一拨了之的做法,不仅要关注资金实体的拨出,更应管当其时,促进财政资金在项目间、行业间和区域间的优化配置,强化财政资金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三是破除重“用”轻“效”的资金运用误区。在财政资金的运用中,用款单位要破除重“花”轻效,做到政治帐、经济帐、效益账三帐齐算,摒弃“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心态,真正将国家资金视如己出,做到锱铢必较、分厘必计。
二、做到“三个”着力,确立科学的财政资金导向观
(一)从政策把握上,着力为财政资金的投入取好向
(未完,全文共2817字,当前显示7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