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开展村经济振兴活动意见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在我县开展两年,今年是第三个年头。实践证明,“千村经济振兴”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攒后劲、增收入的基础工程。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总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县开展“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及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千村经济振兴”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此项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要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久旱条件下农民稳定增收模式系统的实施,一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找准弱项漏项,全力强攻。
工作思路:今年“千村经济振兴”工程主线由实施“4321”工程调整为“421”工程。工作重心是:围绕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四个重点”;着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两个提高”;突出增加农民收入“一个增加”。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增强活动效果,去年市、县帮扶单位及所包扶的村今年均不做调整。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工作重点。
二、主要工作及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先行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基础保证,因此要大力实施以节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对原有水利工程要有计划、有重点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全面维护和渠系配套,进一步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所有机井、大口井年内力争全部配套,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根据项目类型确定投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用,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筹资办水利,确保振兴村人均一亩保浇地。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力争年内30%的水浇地实现高效节水。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切实抓好农业两类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一类是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农业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另一类是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包括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农村道路硬化等项目。列入“千村经济振兴”的村,年内要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
(二)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确保双增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抓龙头、抓科技、抓基地、抓标准化、抓市场、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比较优势。以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村,要按照挖掘优势,快速发展的原则,重点在培壮产业,扩大辐射面,提高区域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在结构调整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未完,全文共4485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