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一、背景与意义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形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中央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做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立了目标,对我市实现“争五冲百”目标,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优势。*市是辽东重镇,是通经丹东、朝鲜的咽喉之地,公路、铁路、空运、海运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
2、突出的产业优势。草莓、西甜瓜、中药材、食用菌、树莓、短梗五加、烟草、生猪、绒山羊等都是我市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而且部分产业在丹东地区乃至全省都居主导地位。
3、雄厚的科技优势。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0余个,有科技人员近100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占45%,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4%,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丹东农科院,省蚕科所也坐落于我市,极大的提高了我市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水平,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应用。
4、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面积在逐步减少,高产稳产田逐渐增加,完成农网结余、后续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电费同网同价,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农村电信、交通等设施逐步完善,新型能源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仍未彻底改观。
二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大部分基层推广机构重经营轻推广,农业科技队伍不够稳定,不能有效的开展科技服务。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企业规模还很小,带动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有待于提高,同时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产业链条联接不紧。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仅有28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应有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合理。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的比重中,种植业约占生产总值的60%左右,而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比重约占生产总值的40%左右,畜牧业和林业的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产业结构仍显不合理。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全市每年初中毕业生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700人左右,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村劳动力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1.54%,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约占农村劳动力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4.7%,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1.6%,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普遍不高,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指导思想
(未完,全文共9136字,当前显示12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