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将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作为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经济效益,依托各种经济成份的大型流通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中小流通企业参与竞争,有效整合流通资源,采取兼并、重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大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渠道畅通,购物方便,安全放心的生产、生活消费服务。
(二)指导原则。一是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连锁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面向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从2007年—2010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畅通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市场体系;2011年—2015年,全面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繁荣丰富、高效畅通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市场体系。
(二)具体目标。
1.发展一批日用消费品、农资连锁经营店。第一阶段新建和改造40个重点乡镇连锁乡镇超市、农家店800家左右。第二阶段覆盖全市79个乡镇和千人以上的村;农资连锁经营额占全社会农资销售总额的90%以上。
2.支持扶持一批配送中心。按照交通便利、辐射面宽、物流成本低、配送时间短的原则建立,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连锁配送率达60%以上。
3.支持扶持一批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在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便利、辐射面宽的区、县、社区和乡镇,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标准,新建和改造一批“绿色回收站”。
4.扶持提升一批标准化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周边产业带的农产品通过产地批发市场辐射省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及超市。
5.扶持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其中,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5个,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25%以上。
6.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0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年出口额比2006年翻一番。
7.培养现代农村经营人才。有计划的培训乡镇超市、农家店连锁店长,实施店长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培训和培养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店长培训达800人以上,农产品经纪人每村不低于2人。
三、主要内容
(一)推动农村流通主体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产销大户等现代农村流通主体,整合利用供销社原有农村流通资源,建立新型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
推动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村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行为,改善农村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效率,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农村流通政策措施创新。完善和落实已有的促进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调整和改革不利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借鉴和引入国外和外省的先进政策措施,积极出台有利于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从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村市场,壮大一批出口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商业行政布局和管理的模式,加快“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促进流通企业在农村健康发展,加快农村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
(二)构筑“六大体系”。
(未完,全文共5140字,当前显示14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