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文化建筑工作方案
**,又名“大校场”,是*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唯一遗存的明清两代习武练兵的场所。*年,*在县城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当时,市文管委与县政府达成共识:*拆除的木石等主体建筑构件,由县博物馆代为保管,择时易地重建。多年来,我县社会各界以及文管专业部门一直认为,无论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展示人文底蕴、拓展旅游功能的角度,重建*都是十分必要的,要求重建*的呼声一直不断。近日,欣闻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启动*的重建工作,规划、文广等部门已经着手重建工程的规划、选址等具体工作。这一举措是*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执政、治政理念。
为了使*的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以及在建成之后加以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发挥其宝贵的价值,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作了深入的调研,特提出如下建议。
1、*的重建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体现其军事历史研究价值。*地处战略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意义。明代唐一岑抗倭战死后,明朝廷意识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于万历十四年(公元*年)由知县李大经始建*,增派驻兵,加强守卫,*由此成为海陆边防重镇,一直是“三吴荆楚之锁钥,齐皖浙赣之枢纽”。先后曾设苏淞镇总兵署(又称东边关大元帅府),“外捍百岛,内障三吴”,为“长江锁钥、瀛海岩疆”、“大江门户、十郡屏藩”,防守辖地远及嵊泗列岛及太湖地区,可谓“长江第一关”。清康熙年间,*驻有重兵一万,战船一百余艘,可谓兵强马壮、声势浩大。清乾隆《*志》把“沧江大阅”列为瀛洲八景之一,并配以诗画,描述了水师阅兵的威武壮阔的场景。*作为*地区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唯一遗存的明清两代习武练兵的场所,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军事盛况,具有极高的军事历史研究价值。
(未完,全文共2259字,当前显示7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