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隆平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关于袁隆平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1
袁隆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平,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平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平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平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凉,吾辈接棒。。
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时,在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悲恸高呼中,在车辆的呜咽鸣笛中,在每个人的泪水中,在湖南长沙,在全国各地,在国内外,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表达一种哀思与缅怀。为啥袁隆平的离去会触动亿万人心,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心怀人民,心系人民的温饱。面对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短缺,作为学农的袁隆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了他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赚钱可以,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社会,人民才把他高高举在头上。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始终脚踩大地,专务于伟大事业,才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与拥戴。
世间从此再无袁隆平,但在遥远的太空,有一颗星星更加闪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赓续他献身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伟大精神,才是对他的纪念与追思。
关于袁隆平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2
不容置疑: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最大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唯一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未完,全文共6518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